(农民日报 2025-04-23 第7版)
春日的六盘山麓,草木葱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的山林间,一群毛色油亮的黑羽朝那鸡悠闲觅食,鸡鸣声与山风交织,奏响生态养殖的致富乐章。
彭阳县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虎位斌弯腰拾起一枚温热的鸡蛋,笑着说:“这些‘林中卫士’每天能消灭30斤害虫,它们的粪便还能滋养200亩中药材,这可是我们的‘生态密码’。”
近年来,彭阳县将朝那鸡产业列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朝那鸡饲养量已突破150万只。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彭阳县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代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虎位斌和合作社负责人曹龙两位新农人的带领下,在发展生态养殖带动村庄与村民致富的同时,合作社积极探索三产融合,走出一条绿富同兴的新道路。
彭阳县地处六盘山东麓,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山峦叠翠、林草丰茂,常年平均气温8.5℃,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林下生态鸡养殖提供了“天然床”。
201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虎位斌毅然返乡,瞄准生态养殖赛道,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冯庄乡茨湾村成立彭阳县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朝那鸡致富的第一步。
虎位斌立足生态资源基础,挖掘森林资源潜力,走生态和经济结合发展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业。“我们以生态鸡养殖为主,在旱作梯田上种植红梅杏,红梅杏树下养鸡,鸡产生的粪便就是林间中药材的有机肥,从而形成绿色循环农业。同时,我们又在林下套种玉米、大豆,既降本增效,又提升生态承载力。”在虎位斌的生态基地,10万只朝那鸡穿梭于红梅杏林与中药材田,形成“林—鸡—药—肥”绿色循环链。
“你看这些鸡,平时吃的都是玉米、苜蓿粉,还有林子里的小虫草,天天在山坡上跑,晒太阳、捉虫子,日子过得比人还舒坦!”合作社养殖场场长马小亮笑着指了指林间觅食的鸡群,“这样养出来的鸡,肉嫩蛋香,营养足,还没有污染,城里人都抢着买呢!”
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何让农民的腰包更鼓?
虎位斌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饲料供应、疾病防治、托底收购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针对脱贫攻坚重点监测户,合作社以“技术帮扶+订单收购”的精准对接模式向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带动其年平均增收2万余元。
“今年我捉了150只鸡,政府补助了1000元,光靠卖鸡蛋我就已经赚了3000多元。我只要负责把鸡养好,合作社会定期来收购,不愁卖不出去!”冯庄乡茨湾村村民杨成霞笑呵呵地说。
朝那鸡的养殖数量和质量有了保证,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产业要发展,加工企业的带动至关重要。为此,虎位斌牵头成立了彭阳县益斌园农畜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规范保种、科学选育、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发展方向,推动朝那鸡产业全链条发展。
虎位斌利用闲置资源,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大棚,配有层叠式鸡笼,料线、水线、自动清粪、风机等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为朝那鸡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还减轻了人工喂养的压力。
去年,彭阳县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龙看中南山村依托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从村民手中流转了400亩山林地,投资1300万元打造集生态养殖、农事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七鸡战场”综合基地。
“我们凿山壁建鸡舍、铺草窝设捡蛋区,让2000只鸡住进了‘别墅’,我们还拓展了周边游项目,通过发展露营经济,建真人CS战场、户外拓展区等吸引了周边游客。今年以来,基地接待亲子家庭1800余户,开展农事研学活动42场,周末单日客流突破500人次。”曹龙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态鸡养殖要盈利,一定要创新模式,让流量变成新农资。”曹龙不仅线下布局基地,同时线上还通过开发“七鸡战场”微信小程序来开创“云养鸡”模式,客户可以通过线上认养一只鸡,定期获得所产鸡蛋,还能通过远程监控实时观察鸡在基地的成长状态。认养期满后,鸡就会被邮寄至认养人手中。这种“订单农业+可视溯源”模式,使每只鸡的养殖效益提升40%。